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,秋季73天。
播种期:春播地温在12℃以上即可播种,秋播大约在8月25日~8月1日之间。
播种方式与密度:开沟畦植,可单行种植,也可双行种植,密度控制在3200~3500株/亩,穴播2~3粒,盖细土厚2cm,3叶期定苗,穴留壮苗1株。
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广西全区种植。
一、滨甜1号玉米品种基本信息
1、审定编号:桂审玉2020033号。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3、品种名称:滨甜1号。
4、申请者:朱斌。
5、育种者:朱斌。
6、品种来源:P-102×T-66(参试名:北农甜1号)。母本“P-102” 是于2012年春利用泰国引进杂交种“P12”与“台珍”杂交形成的基础材料,经连续6代套袋自交形成的稳定自交系;父本“T-66”是2012年春利用“鲜甜”与“库普拉”杂交后形成基础材料,选黄粒经。
7、审定意见: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广西鲜食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可在广西全区种植。
二、特征特性
1、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77天,秋季73天。
2、株型平展,幼苗叶鞘色为青色,成株叶片数为16~18片,叶片适中,叶片色为绿色,雄花一级分枝数为8~14条,花药颜色为米黄,花丝为绿色,吐丝整齐,颖片基部颜色为青色,稃尖青色,果穗着生位于倒数第5~6位。
3、株高214cm,穗位高59cm,穗长 17.7cm,穗粗5.2cm,秃尖长1.1cm,穗行数12~20行,平均15.9行,行粒数34,百粒重38.3g,果穗筒型,籽粒黄色。
4、倒伏率0,倒折率0,空杆率3.0%,双穗率0.8%,保绿度88%,分蘖率2%。
5、田间记载大斑病1~3级,平均1.7级,小斑病1~3级,平均1.9级,纹枯病病情指数0~41.0,平均10.4,青枯病0,茎腐病0-4.8%,平均0.9%,锈病1~3级,平均2.2级。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播种期:春播地温在12℃以上即可播种,秋播大约在8月25日~8月1日之间。
2、播种方式与密度:开沟畦植,可单行种植,也可双行种植,密度控制在3200~3500株/亩,穴播2~3粒,盖细土厚2cm,3叶期定苗,穴留壮苗1株。
3、育苗移栽:在育苗大棚或小拱棚中,通过营养钵(盘)育苗,每穴1粒种子,出苗后在2叶1心时及时移栽,并浇定根水,配合地膜覆盖,栽培效果更佳。
4、施肥:底肥:1000kg/亩有机肥配合适量复合肥施用或复合肥50kg/亩。
5、氮肥一般做追肥分2~3次施用:当苗长到3~4片叶子时结合定苗,追施1次氮肥,追肥量约占总氮量的20%,约施尿素7kg。
6、长到8~9片叶(喇叭口期)追施拔节肥,约亩施尿素12kg。
7、攻穗肥:散粉前期追施复合肥5kg/亩,有助于提升品质。
8、4.排灌水:玉米苗期怕涝,春播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,追施苗肥时结合中耕除草,促进气生根条数和层数,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前10天,花后2天是玉米生长发育灌浆鼓粒的关键期,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,及时浇水,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%以上。
9、5.及时防治玉米虫害:坚持以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收获前20天禁止施用农药。
10、防治地下害虫是在整畦播种前用辛硫磷或掘地龙消毒。
11、防治玉米螟、小菜蛾等用锐劲特、乐斯本、除劲等在大喇叭口时期至花期施用。
12、6.适时采收:春季一般采收期在吐丝后18~22天左右,秋季采收期在吐丝后20~23天左右。
四、产量表现
1、2019年春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46.7公斤/亩,比对照增产19.5%。
2、2019年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87.5公斤/亩,比对照增产6.1%。
3、两季平均鲜果穗产量767.1公斤/亩,比对照增产12.2%,增产点次92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