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杀菌剂灌根后马上浇水,会稀释药液,影响防治效果。
作物根部发病时,浇水会让病菌随水传播,导致病情更严重。
浇水后,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,不利于根系呼吸,甚至可能会沤根,导致植株的抗逆性变差,更容易被病菌浸染。
如果先浇水再灌根,则会阻碍药液下渗。
一、杀菌剂灌根后不宜立即浇水的原因
1、用杀菌剂灌根后不宜立刻浇水。灌根后立即浇水,会使土壤中的药液非常快稀释,防病效果降低。因此,在使用剂灌根后的几天内尽可能不要浇水。
2、具体原因:一是由于作物的根部病害已经发生,若浇水,病菌会随流水进行传播,造成更多死棵。二是因为浇水容易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,根部缺氧,产生沤根,抗逆性降低,使病原菌更容易浸染。另外,浇水后再进行灌根,药液更难下渗,用药过多还容易使土壤透气性更差,易造成作物沤根,加剧死棵发生,所以在灌根前不宜进行浇水。
3、在使用剂灌根后,作物一旦出现萎蔫、黄化、停止生长等药害症状时,可以浇水进行补救,以免造成较大损失。补救措施:一是迅速浇水1次,以稀释土壤中药液浓度;二是及时用生根剂或爱多收或云大120喷淋加灌根,利于缓解药害、恢复植株长势。
二、微生物菌剂灌根方法和用量
1、微生物菌剂灌根可以在距离树冠1米左右的地面,挖一条环状沟,或者顺着根系挖出支沟,使其呈放射状分布,再将菌剂兑水稀释后浇入。
2、然后用土覆盖,用量需根据作物的种类、肥力等决定,通常每亩可用1-2千克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