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掌握适宜的用药时期和用药方式,合理把控用药量。
2、合理混用农药,合理交替轮换用药,把握好用药的安全间隔期。
3、根据具体的农药特性,采取不同的喷药方法。
4、采用避毒种植的措施,或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,减少农药的污染。
一、预防农药污染有哪些措施
1、合理使用农药,要做到对症下药,掌握适宜的施药时期和用药方式,严格掌握正确的施药量。创造提高药效、降低用量的条件,比如辅助剂的改进、施药器具性能的改进等。
2、合理混用农药,合理的调配轮换用药,多种防治措施并用。还要了解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动态,制定出施药的安全间隔期,这样可以避免收获的农产品中带毒危害。
3、对农药的使用,还应该根据具体农药特性,采取不同的喷施方法。比如复硝酚钠只在温度15℃以上才能快速起效,所以应该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进行喷施。
4、还可以采用避毒种植的措施,这样可以使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率下降,或者可以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,这样能减少农药的污染。
二、农药污染的特点
1、高毒性
(1)我国曾大量生产有机氯、有机磷农药,大多毒性高、残留量大,降解期达上百年,沉积在土壤中危害很大,有机氯农药具有致癌、致畸和致突变效应,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危害。
(2)近年研究还发现,许多化学农药有环境效应,会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,影响生殖繁衍,造成雌性化、腺体病变和后代生命力退化。
2、隐蔽性
一些农药场地是历史遗留场地,曾存在于此的企业历史资料缺乏,废物填埋场多年无人监管,基础信息极为匮乏,调查难度非常大。
3、复杂性
农药场地污染物种类多,污染原因多样,情况复杂。不同企业先后在同一块土地上生产,还可能造成复合型污染。
4、紧迫性
很多兴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药类场地距离民居或水源地非常近,在国家“退二进三”政策背景下搬迁后,遗留的场地污染严重且处于环境敏感区域,亟须治理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