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鱼为肉食性鱼类,主要食物种类随着鱼体大小而有所变化。
如果是体长不足3cm的黑鱼苗,主要以桡足类、枝角类、摇蚊幼虫为食。
如果是体长3-8cm的黑鱼苗,主要以蝌蚪、小虾、仔鱼、水生昆虫幼虫为食。
如果是体长20cm以上的成年黑鱼,主要以鲫鱼、白条、泥鳅、蛙类等为食。
一、黑鱼的食物有哪些
1、食物习性
(1)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,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。
(2)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桡足类、枝角类、摇蚊幼虫等,体长3-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、蝌蚪、小虾、仔鱼等为食。
(3)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鲫鱼、白条、泥鳅等小型鱼类和蛙类为捕食对象,摄食量大且贪食,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。
2、摄食规律
(1)黑鱼游动速度较缓慢,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,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,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过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,能吞食其体长一半的活饵。
(2)胃最大容量可达体重的60%上下,食量大小和水温密切相关,夏季水温高时摄食量大且贪食,水温低于12℃时即停止摄食,另外黑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。
3、饵料选用
(1)黑鱼是肉食性鱼类,尤其爱吃腥味的饵料,因此钓黑鱼通常都是用鸡肠、鸭肠、动物内脏等荤饵,也可用小鱼、小虾、泥鳅、蚯蚓、青蛙等活饵,但用活饵往往比用死饵更能激起黑鱼的攻击性。
(2)例如用小青蛙钓黑鱼比用动物内脏的效果要好得多,另外钓黑鱼还可用拟饵,事实上雷蛙等拟饵就是为路亚黑鱼设计的。
4、常见种类
(1)乌鳢:乌鳢别称黑鱼、乌鱼、蛇头鱼等,生性凶猛,繁殖力强,胃口奇大,底栖性鱼类,平时喜欢栖息于水草茂盛或浑浊的水底,小鱼、小虾等游近时便发起突袭将这些小动物吞掉。
(2)斑鳢:斑鳢别称豺鱼、财鱼、文鱼等,性喜阴暗,昼伏夜出,栖息于水草茂盛的江、河、湖、池塘、沟渠、小溪中,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如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福建、云南等地。
(3)月鳢:月鳢别称七星鱼、山花鱼、山斑鱼等,为广温性鱼类,喜栖居于山区溪流,也生活在江河、沟塘等水体,性凶猛,动作迅速,为动物性杂食鱼类,以鱼、虾、水生昆虫等为食。
(4)南鳢:南鳢别称白边鳢、宽额鳢、大头鱼等,为亚热带鱼类,喜栖居于泥底多水草的水体中,白天隐居,夜间摄食小鱼、小虾、昆虫等,分布于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、台湾等地。
二、黑鱼的生活习性
1、生活习性
(1)黑鱼为营底栖生活的鱼类,栖息环境极其广泛。所以说,凡蛙、泥鳅、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。
(2)黑鱼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。 黑鱼的生存温度为0-41℃,最适温16-30℃,春季水温回升到8℃以上时,黑鱼开始活动,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。
(3)水温20℃以上时生长较快。夏季天闷热降雨时,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。秋季当水温降到12℃时,停止摄食;降到6℃下,转到深水处活动。
(4)冬季水温过低时,埋于淤泥中越冬,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。 黑鱼能耐低氧。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。
(5)当水中缺氧时,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,借鳃上器官,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,进行气体交换。 pH值:黑鱼通常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。
(6)黑鱼善跃:其跳跃能力非常强,跳的也较高。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黑鱼跳跃而逃跑,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。
2、食性
黑鱼为凶猛肉食性鱼类。主要以小型鱼类、虾类、蛙与蝌蚪、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。随鱼体大小、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,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。但无论怎么,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。
3、生长
当年孵化的鱼种通常长约150毫米,体重50克左右。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,生长旺盛。2龄后,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。水温在20-25℃时,生长较快。
4、生殖
(1)性成熟年龄:长江流域一般2冬龄,本地通常第三年开始成熟产卵。
(2)怀卵量:一般个体怀卵量为1-3万粒,最大者5-6万粒。不同年龄与不同大小的个体及不同水体的黑鱼其怀卵量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