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玉米品种。
2、种植期间及时摘除病叶,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,减少田间病菌量。
3、实行大面积轮作,并且在种植前需进行深耕深翻。
4、施足基肥,增施磷钾肥,及时中耕除草、培土,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。
5、发病初期时,每7-10天喷施一次世高1000-1200倍液进行防治,连喷2-3次。
一、怎么防治甜玉米大小斑病
1、发病症状
(1)甜玉米大、小斑病症状较相似,在田间常混合发生。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叶鞘、苞叶也受害。
(2)全生育期均可发病,抽穗后较重。大斑病通常始发于下部叶片,叶片初染病为灰绿色小斑点,扩展后成为边缘深褐色、中央淡褐色的梭形大斑。
(3)天气潮湿时病斑连成大片,叶片表面有黑色霉层,严重时病斑纵裂,叶片枯死。
(4)小斑病的病斑小而多,灰褐色、椭圆形,边缘紫红;有时病斑上具轮纹,边缘不明显;有些高抗品种,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,不扩展。
(5)高温高湿条件下也长霉层,但没大斑病明显。
2、发病规律
(1)甜玉米大、小斑病的发病规律相似。
(2)均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在病残组织上越冬,种子带菌,一般高湿、多雨多霉天气,连作地、低洼地、过于密植和品种抗病性差的地块发病严重。
(3)两病流行均需较高湿度,区别在于大斑病流行温度偏低,以18-22℃为适宜,高于25℃有抑制作用,而小斑病流行适温则高于25℃。
3、防治方法
(1)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:在大、小斑病混发地区,应选兼抗杂交种。
(2)摘除下部病叶,病残体:生长期摘除下部病叶,收获后田间病株,可有效减少田间病菌侵染。
(3)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:发病较重地区应进行大面积轮作或深翻,可避免病菌的积累,减少侵染来源。
(4)加强田间栽培管理:具体措施是施足基肥,增施磷钾肥,做好中耕除草、培土工作,使植株生长健壮,提高抵抗力。
(5)把握时机合理喷药: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,每7-10天一次,连喷2-3次。药剂选用世高1000-1200倍,可兼治玉米大、小斑病,且防治效果相当显著。
二、怎么防治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
1、发病症状
(1)甜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具有传染性强、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暴发流行。
(2)主要危害茎秆和茎基部,甚至根系。有时甜玉米顶部也能发病,心叶失绿萎蔫、腐烂,易拔出。
(3)病株叶上出现水渍状腐烂,病组织开始软化,散发出臭味。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。湿度大时,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。
2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
(1)甜玉米40厘米高时组织柔嫩易发病,害虫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助于病菌侵入。
(2)此外害虫携带的病菌也能起到传播病菌的作用,如玉米螟、甜菜夜蛾、棉铃虫等虫口密度大时发病重。
(3)降雨有利于发病,特别是连续干旱后突降暴雨,田间湿度大,病菌浸染率高。
(4)田间植株密度过大,通风不良,施用氮肥过多也有助于发病。
3、防治方式
(1)实行轮作,尽量防止连作。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,将病残株妥善处理,减少菌源。
(2)加强田间管理,采用高畦栽培,禁止大水慢灌,雨后及时排水,避免湿气滞留,病菌随水传播。田间发现病株后,及时拔除,携带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。
(3)及时治虫防病,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、粘虫等害虫,及时喷洒50%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。在甜玉米喇叭口期,田间发病初期喷洒25%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—1000倍液或72%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液剂3000—4000倍液;隔7天至10天喷一次,连喷2至3次。性茎腐病传播速度快,但用药防治效果较好。如果发现腐烂部位有恶臭味,可以立刻用农用链霉素、菌毒清等药剂防治。
(4)灌根:生产上在田间甜玉米发病初期立即将病株割除,带出田外,立刻用药剂进行整块田块喷施农用链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,并着重对甜玉米植株基部喷淋药液灌根。这样能有效保护健康植株不受侵染,避免病害在田间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