症状:猕猴桃后熟期时,内部果肉软腐,果肉出现小指头大小的凹陷,剥开凹陷处表皮,病部中心呈乳白色,周围黄绿色,外围浓绿色。
农业防治:及时彻底清园,重施基肥,改善园间通风及光照条件,及时套袋。采收、运输中避免机械损伤。
化学防治:春季萌芽前喷施3-5波美度石硫合剂,谢花后2周至果实膨大期喷施8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。
一、猕猴桃软腐病症状
猕猴桃软腐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果实收获后的后熟期,果实内部的果肉发生软腐,失去食用价值,表现为果肉出现小指头大小的凹陷,剥开凹陷部的表皮,病部中心乳白色,周围呈黄绿色,外围浓绿色呈环状,果肉软腐。
二、猕猴桃软腐病发病规律
1、猕猴桃软腐病病菌以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及子囊壳在枯枝、果梗上越冬。
2、越冬后的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器第二年春天恢复活动,4-6月间生成孢子,成为初侵染源。雨水是侵染的主要媒介。
3、6-8月孢子散发较多,病菌孢子传播范围一般不超过10米,但有大风时,能传到更远的地方。分生孢子在清水中易萌发,从皮孔侵入24小时即可完成侵染,易于侵染幼果,随后可陆续侵染直至采收期。
4、病菌侵入后,菌丝在果皮附近组织内潜伏,果实未成熟,菌丝发育受到限制,外表不显现症状。但菌丝体在果实组织内不断扩展蔓延,此后,症状陆续呈现。
5、收获前一旦发病,就产生落果;贮藏中发病,就会产生乙烯而对其它果实的贮藏造成不良影响;贮藏果出库后追熟时发病,会造成局部软化,影响食用。
6、该病菌是影响猕猴桃贮藏性的主要病害,通常冷库贮藏主要在贮期2月内发病,超过两月,非常少发生。
三、猕猴桃软腐病的防治方式
1、农业防治
彻底清园,清扫落叶落果,剪除病枝,消灭病菌载体;加强果园管理,重施基肥,增强树势;减少园地荫蔽,改善通风及光照条件;幼果套袋;采收、运输中防止果实碰伤;低温贮藏。
2、化学防治
春季萌芽前结合其他病害一起防治,喷施3~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,谢花后2周至果实膨大期喷施8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80%敌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