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及时通风并控制浇水,浇水后通风降湿。
2、采取双垄覆膜、膜下灌水的栽培方法种植番茄,同时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合理放风。
3、及时整枝打杈,疏去植株下部叶片。合理施肥,避免偏施氮肥,适当增施磷钾肥。
4、发病初期时,可使用百菌清、叶霉净、多菌灵、异菌脲、武夷霉素、多·硫悬浮剂、甲基硫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。
一、防治番茄叶霉病的方法
1、发病症状
(1)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,严重时也危害茎、花和果实。
(2)叶片发病时,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、边缘不明显的斑点,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,后霉层变为淡褐至深褐色;湿度大时,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。
(3)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,逐渐向上蔓延,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,叶片卷曲,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。
(4)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,花器发病易脱落。果实发病,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,硬化凹陷,不能食用。
2、防治方法
(1)及时通风,适当控制浇水,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。
(2)采用双垄覆膜、膜下灌水的栽培方法,除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外,还可以明显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,从而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,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。
(3)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,通过合理放风,尽量降低温室内湿度和叶面结露时间,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。
(4)及时整枝打杈、植株下部的叶片尽可能的摘除,也可增加通风。实施配方施肥,防止氮肥过多,适当增加磷、钾肥。
(5)病害始发期,保护地番茄用百菌清烟剂3-3.75千克/公顷熏蒸,或喷撒叶霉净粉尘剂、百菌清粉尘剂或敌托粉尘剂,间隔8-10天喷1次,交替轮换施用。
(6)发病初期,摘除下部病叶片后及时喷药保护,重点喷洒叶片背面。有效药剂有多菌灵、异菌脲、武夷霉素、多·硫悬浮剂、甲基硫菌灵、百菌清、氟硅唑、苯醚甲环唑等。
二、番茄红粉病的防治方法
1、为害症状
(1)番茄红粉病发病果实的蒂部产生水渍状病斑,后变褐色至深褐色,不凹陷,逐渐扩展并环绕果蒂,后期可扩展至整个果面。
(2)湿度大时可产生致密的白色霉层,不久其上长满一层绒状浅粉红色霉层,病果腐烂。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危害叶片,发病叶片上产生小圆形至椭圆形浅褐色病斑,后逐渐扩展。
2、防治方法
(1)要预防番茄红粉病的发生,应在确保番茄生长适温的前提下,及时放风降湿,保持土壤湿润而水分含量又不高,可以采取滴灌和膜下浇水。
(2)保护地栽培番茄,种植密度宜每亩3300株左右,防止种植过密。生长过程中应及时整枝、打杈,中后期适时摘去下部老叶。
(3)棚室要加强放风排湿,使相对湿度低于85%。在病果尚未长出粉红色霉层之前摘除病果,装入塑料袋内,带出棚外。
(4)发病前,可选用50%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或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、72%霜脲氰·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3%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、20%噻菌酮悬浮剂6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40%多·硫悬浮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,7-10天喷1次,连喷2-3次,番茄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。
(5)发病初期熏烟百菌清烟雾剂或喷粉10%百菌清粉尘剂,每1000平方米1.5公斤。